周建国26
“人怎么可以聪明到这个样子?”四川攀枝花,一小区为了防止外来车辆进入,竟然在小区入户门上挂了29把锁,业主开自家锁即可进入。网友:“这虽然是最便宜的门禁系统,但却使用了超前的区块链技术!”
9月中旬,四川攀枝花有个老小区的事儿在网上传得挺火。
这个小区没物业,居民自己商量着弄了套办法。
他们先是在门口挂了一串铁链子,配了好些把钥匙,每家住户手里都攥着一把。
要是新搬来一户,就多配一把钥匙挂在最长的那个锁头上。
外人想开车进小区,得挨个问路过的邻居借钥匙开锁,有时候钥匙少的人家,还得把所有锁都打开才能过去。
期间,这小区入户门上还挂过整整29把锁,业主出门进门不用管别的,只用自己家的钥匙打开自己那把锁就行,其实本质上都是为了拦外来车、管车位。
这个小区这么折腾,初衷特别实在:以前外来车总往里头挤,小区本来车位就少,业主们根本抢不过来,有时候陌生人随便进小区,大家也觉得不安全,所以才琢磨出这些土办法。
而且不管是铁链钥匙还是多把锁,成本都不高,除了买铁链和钥匙,没再花别的冤枉钱。
网上好多人看了都觉得新鲜,还把这事儿跟“区块链”扯上了。
有人说门口的钥匙链是“土味区块链”。
懂行的都知道,这小区的居民根本没研究过什么区块链技术,就是觉得这些办法简单好记,能管用就行。
只不过钥匙链那种每家管一把钥匙、大家一起管理的模式,有点像区块链里“去中心化”的说法,大家也就是图个乐子这么叫,没必要真往技术上套。
不过大伙儿的看法也分裂得很。
有人觉得这是居民的“民间智慧”,没物业还能自己把小区管起来,挺厉害的。
但也有人觉得太麻烦,比如外来人要进门得挨个借钥匙,业主每天出门还得先开自己那把锁,赶上早晚高峰,说不定还得排队等开锁,耽误事儿。
小区里的居民态度也不一样,老住户大多挺支持,说手里的钥匙就是份责任,要是没人管,车位早乱成一锅粥了。
可新搬来的一些住户不乐意,觉得天天带钥匙、开门锁麻烦,不想掺和这些事儿。
现在这办法用了一阵子,也暴露了不少问题。
钥匙越挂越多,有时候锁头坏了要换新的,就得重新给所有住户配钥匙,特别费事儿。
而且这办法也不是放哪儿都能用。
其实不光这个小区,其他地方的小区也在想办法管车位。
比如杭州有个小区搞了积分制,谁家愿意把车位借给外人,就能换吃饭券。
对比下来,攀枝花这个小区的办法确实成本最低,但暴露的问题也最明显。
有人说这事儿看着好笑,其实藏着挺多值得琢磨的地方。
现在大家对安全越来越重视,但也有些“防过头”了。
就像这小区的锁和钥匙,每把锁好像都在说“外人别进来”,时间长了,邻里之间的信任感说不定就淡了。
虽然是大家一起管小区,但陌生人想借个钥匙比登天还难,这到底是保障了安全,还是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远了?
可能这就是现在不少人的焦虑吧,总觉得多一道锁、多一把钥匙,心里就踏实点。
可实际上,真正的安全不是靠铁链子和锁头堆出来的。
就像有些小区用积分制,既管好了车位,还能让邻居之间多些互动。
要是能装个简单的门禁系统,说不定比挂一串钥匙或者一堆锁更管用,还不用这么折腾。
现在这个小区的铁链和锁还挂在那儿,门口的钥匙每天都在增加。
有人觉得早晚得换个办法,也有人觉得现在这样挺好。
每天上下班高峰期,门口钥匙链叮叮当当的响声,倒成了院子里最热闹的风景。
至于以后会不会有更好的办法,谁也说不准,但至少这些居民愿意为了小区的事儿一起商量,这份心还是挺难得的。
说起来,这事儿也给其他小区提了个醒:管车位、保安全不一定非要用极端或者麻烦的办法,多跟居民沟通,多想想灵活的点子,说不定效果更好。
毕竟大家住在一起,图的就是个方便、安心,要是因为一把钥匙、一把锁闹得不痛快,反而得不偿失了。


